新闻动态

最新动态

滴滴顺风车女掌门发家史:做过的几乎所有产品

阅读:110次日期:2018-08-28
2018年3月15日,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去广州参加了一场婚礼。
这场婚礼的主角,是一对在广州生活的年轻人。他们是因为滴滴顺风车认识的。
男的开顺风车,女的坐顺风车。在路口停车时往回倒车,撞到了另一辆车。他们就此开始聊天,最后结婚了。
在婚礼现场,黄洁莉先是飙了一句粤语向来宾们问好,然后说:
我特别骄傲我们能服务这样的用户……因为我们是一个能和陌生人相遇相识和交流的一个平台。
如果我们是互相信任的,我们内心带着很多的温暖,也许我们会发展出很多不可思议的缘分。
在滴滴为此拍摄的一段视频里,新郎新娘说:想找滴滴,告诉他们这件事情,请他们来参加婚礼。
为此,新郎先是发邮件,在滴滴整个官网找各种邮箱,能找到的邮箱他全发了。
但是,两个月过去了,也没有等来一条回应。问题出在哪里,滴滴的客服?滴滴的系统内部?他不知道。
离婚礼只剩最后几天了,他去黄洁莉的个人微博下留言,发给她长长的信息,她看到了,回加了他,这才知道有这回事。
一个多月后的2018年5月5日,另一位女性也想去参加一场婚礼。
她是21岁的空姐李明珠。在半路上,她被乘坐的顺风车车主强奸杀死了。
现在,黄洁莉已经清空了自己的微博,删除了所有信息。
只留下一行字的简介:
相信未来,活在当下。彪悍勇敢,简单温暖。
01
这不是黄洁莉第一次改行。
处女座的她,家乡是广西南宁,所以会讲粤语。她1999年考上山东大学,专业是应用化学。那时候化学不受待见,化学家还没当上北大校长。
化学不是你也不是我。毕业后,她没有从事跟化学有关的行业,而是投入火热的互联网界。她眼光很准,一直做的都是产品经理。
用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里的话说,这个职位是CEO的摇篮。
她的优秀是无可置疑的,运气也好。2004年,她就进了当时风光无两的雅虎中国,给周鸿祎打工,做产品经理。做的第一个产品是一搜。
当时,红衣教主周鸿祎刚刚成为雅虎中国的总经理不到一年,自然也是志得意满,带着全体员工去三亚团建,发誓要改变这个世界。
他喝高了,从游泳池边摆了个POSE,用高台跳水的姿势一头扎进水里。醒来一看门牙掉了两颗。
一搜的主打业务是搜索MP3。放到现在,这种情况就是帮助盗版网站推广,是不允许的。但当时中国互联网还在野蛮生长,哪有这么多规矩。很快,一搜就搜出了150万首歌。换句话说,150万首盗版。
靠盗版音乐,一搜的流量蹭蹭地就涨上去了。但是,周鸿祎跟雅虎很快就离婚了。
有个真事:他想跟当时中国最火的娱乐节目《开心辞典》合作,让主持人王小丫说出“一搜”两个字。结果美国总部愣是不批,理由是,不知道《开心辞典》和王小丫是谁。
焉有完卵。黄洁莉到一搜工作一年多以后的2005年11月9日,一搜宣告谢幕,网站被合并到雅虎搜索。
后来,雅虎自己也不行了,退出了中国市场。
02
在脉脉上,黄洁莉被身边好友贴最多的一个标签是“摇滚女青年”。
她已经清空的微博上,也有一个“摇滚”的标签。
听摇滚的人,一般都会比较有冲劲儿,比较热血。也许这能解释她的职场之路为啥一路顺风顺水。
虽然她待过的一个个地方都倒闭了、解散了、被合并了,但没有影响她的升迁。
2007年起,黄洁莉去了百度,在垂直搜索部门工作。如今这个项目组已被合并到百度搜索事业部。
那时的百度还没有爆出魏则西事件,还是个光鲜亮丽的巨无霸。全国人民也不是只有它一家搜索能用。
它甚至提出这样的呼吁:“百度呼吁谷歌一起,共同打一场和垃圾信息作斗争的技术战争”。
不过,随后支付宝就对媒体声明:
日前确实很多支付宝用户反映,由于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支付宝热线电话时,均被搜索结果均为0898开头的虚假客服热线所欺骗。
但这些案例均来自百度,支付宝尚未接到因为谷歌搜索结果而导致被骗的案例。
百度四年,2011年黄洁莉又跳去了腾讯,做当时炙手可热的微博。
三年后的2014年7月,腾讯微博事业部被撤销,运营团队解散,大部分员工去了腾讯新闻和微视。腾讯微博从此只停留在有出气没有进气的状态,新浪微博一家独大。
早在这之前,西格玛大厦楼顶上的“腾讯微博”四个大字,就悄悄改成了“腾讯视频”。
社交起家的腾讯,为什么还会败给新浪呢?有观察家分析:恰恰是因为腾讯太重视社交了。
微博的本质其实是全民媒体,而不是社交。新浪微博上的那么多明星、大V,都是在把微博当做发布的麦克风。而想要社交的话,完全可以通过私聊、QQ群和QQ空间,没有必要用微博。
定位错误,过度重视社交,导致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失败。
这次失败看来并没有让她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她又去了腾讯另外一款社交产品微视,一手搭建了微视的产品经理团队。无奈,这款产品还是没有成功。
忽然想起,从小到大,我所有待过的学校都已经变了模样,纷纷荒废、合并,或是被迁走。甚至有一所高中被拆掉,在原址上盖了一座庙。
写到这里,我对黄洁莉产生了一丝同情。
03
2014年9月,黄洁莉离开腾讯,去了滴滴。三个月以后,滴滴内部开始探讨顺风车业务。
12月12日,她在脉脉上发了一条招聘启事:“滴滴各种职位开放招聘,rd(工程师)、pm(产品经理)、运营、市场、行政……风太大了,猪都不够了,欢迎联系。”
有句话说得好,互联网让人进一步看到这个真实的社会和赤裸的人性。
在上线前,滴滴顺风车搞了一次活动,去北京各个地铁站征集乘客,只要在调查表上填写自己坐地铁的首发站和终点站,就能得到滴滴的优惠券。
优惠券是多少钱呢?0.01元。等滴滴顺风车上线,可以用0.01元坐两次顺风车。当然,这是象征性的费用,大头还是滴滴补贴的。
别笑,这个活动最后竟然有200万人参加。
我不知道,看着这200万份调查表,黄洁莉心里是什么感受,脸上是怎样一种表情。总之滴滴顺风车6月1日正式上线,背靠滴滴巨大的资源,3个月就拥有了550万车主和840万乘客。
当时,嘀嗒拼车、51用车和天天用车这三家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拼车市场的95%。而滴滴顺风车上线以后,很快把它们都打垮了。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怎么听说过它们了。
怎么做到的?
滴滴拍过一部宣传片,叫《小桔人成长记》。黄洁莉是这部片子第二季的主角。
在这部片子里,她说:滴滴顺风车一开始是以营销导向,也就是靠补贴拉来了很多单子。后来,随着补贴下降,单量大幅度下降。
那段时间,她觉得挺难熬的,每天都在寻找解决办法。“以小时为单位想,怎么办,怎么办,怎么办。”
后来,她就想明白了一条路,也是自己最擅长的:社交。
当时,嘀嗒拼车也搞社交,但还停留在类似微信朋友圈的思路,比如司机和乘客互相打分,也没有脱出一个小圈子。而滴滴顺风车不同。
它能做到让乘客上车前,司机已经知道自己要拉的是什么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