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科研农作物缘何频繁被盗取?
近日,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发帖称,学校在浏阳实习基地种的玉米、棉花等科研成果被当地村民偷盗。该实习基地一位老师日前告诉记者,此次被偷盗最严重的是学校获得审批的一个玉米新品种,一旦被扩散出去,损失或达上千万。目前,村民已归还玉米棒近百个,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。
光明网:弥补隔阂比处罚更有效
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,首先还是有必要对某些广为传播的说法加以澄清。比如,之前网上流传称此次玉米被盗“损失超千万”,对此校方的正式回应中坦言,“千万的这个说法是没有计算依据的”;此外,还有诸如“老师十年心血毁于一旦”“学生们无法毕业拿到学历文凭”等等表述,多多少少也有夸大事实、渲染悲情的嫌疑。
实际情况是,此次被村民损毁的试验田约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30%,被盗的玉米已大部分被追回,同时校方也调整了有关学生的毕业论文方案以保障其顺利毕业。这些事实与解决方案也表明,事态并没有到穷途末路的地步,公众也没必要过度焦虑——毕竟,公允看待此玉米试验项目的学术成色、价值位阶和利益损耗,是形成公允评价和理性反思的基础。
剖析此次科研玉米被盗事件,不少人都归因于作案村民愚昧无知、爱占便宜的人性劣根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同样也该看到此事中暴露出另一些问题,那就是学校和师生情感的疏离、科研基地与乡土世界联结的隔离。
据悉,类似的盗摘曾发生多次,校方却一直不以为意。校方的懈怠态度,显然与师生们郁闷的状态相去甚远。正是由于校方没有充分理解师生们对科研玉米的重视,没有正确评估他们的心血付出和愿望执念,故而也就没有投入足够力量进行安防来守护师生们的“事业”。
一样令人遗憾的是,当地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尽管与周边村庄毗邻,却几乎就是一块“飞地”,因其并没与周围村民多走动、多沟通,故而也就没有可能彼此相识、相互支持了。
对当地村民而言,科研基地里尽是些“身边的陌生人”,玉米试验田不过是外来者的财产,所以便会有周边农民难以抑制占便宜的冲动。须知,由一种距离感、隔阂感出发,往往都会生发出强烈的“内外有别”意识,甚至会转化为一种排外性和侵占欲。而科研玉米被盗,再次提示相关学术研究机构,要更多亲近乡土世界、多走进本地的社群圈。
北京青年报:防止科研农作物被偷应综合施策
科研农产品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偷盗并非罕见的奇闻,这些种在试验田的农产品被科研人员视为珍宝,其间接的市场价值远超普通的同类农产品,但是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眼中这些科研农产品则十分普通,偷盗者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认识差距让该类案件颇具争议性。
其实,发生在2003年的“天价葡萄案”早已经对这种争议下了结论。司法机关之所以不按照科研农产品的“天价”定罪量刑,既是因为刑法的谦抑性,也是充分考虑了偷盗者的主观动机和社会的普遍认知,在广大农村,偷瓜摘枣是属于司空见惯的小事情,很少被认为是违法犯罪。
虽然偷盗科研农产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大,可是对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造成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,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科研农产品被偷盗而无法按期毕业,这些偷盗行为还影响了技术研发的进程。总体来看,防止科研农产品被偷还是需要综合施策,切实避免这种难以挽回损失的事件再次发生。
首先,科研机构要高度重视试验田的安全。试验田基本处于开放的野外,面积大多与普通农田阡陌相连,安全保障具有难度,既然科研项目都有专项经费,科研机构应该将加强安保作为正常的开支项目,购买技防设备,完善人防机制。
其次,执法机关应该联合科研机构进行专题宣传。要让试验田周边群众深刻了解科研农产品的价值,知晓偷盗行为对科研机构造成的严重后果,要让宣传工作实现全覆盖,建立多渠道的举报机制并设立举报奖励。
再其次,相关立法机关可以对偷盗科研农产品的行为设置特别处罚条款,既要尊重刑法的基本原则、基本内容,也要有别于一般偷盗行为。
妥善保护好科研农产品的安全,就是保护创新精神、呵护专注情怀,要充分吸取科研农产品被盗窃案件的深刻教训,亡羊补牢及时综合施策,切实保护好创新成果,利用好法律制度给群众打好预防针,让普通群众对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心存敬畏。
东方网:频频被盗需补齐保护短板
科研农作物频频被盗,无疑凸显了科研农作物保护层面存在巨大短板。
从表面上看,科研基地安全保护硬件设施不到位,对小偷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。从深层次看,还存在法律和教育短板。
保护科研农作物,杜绝科研农作物被盗案件再次发生,最关键的是要补齐保护短板,不能寄希望于道德宣讲。首先,必须尽快补齐法律短板,告别科研农作物被盗没“法”管的局面。一方面,被盗科研农作物的价值鉴定评估,不能比照普通农作物,必须按照科研农作物的特殊性进行评估,不能贬低科研农作物的价值。另一方面,在处理科研农作物案件时,司法部门必须摒弃“不知者不为罪”、法不责众等思维,要依法追责,不能是很多弱势的农民、老人集体盗窃科研农作物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。
其次,必须补齐安全保护硬件设施短板。一方面,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农业基地有必要加盖围墙、防护网,与外界进行隔离。另一方面,在农作物成熟期,要组织安保人员进行巡逻。实际上在农村瓜果蔬菜收获期间,不少农民直接在田间地头打地铺睡觉看管。
再者,必须补齐科研农作物知识的普及教育短板。科研院所应当定期、不定期组织农业基地周边的群众开展科研农作物知识的普及教育,既提高大众对科研农作物的价值认知,也让群众了解到盗窃科研农作物的严重后果和法律风险。